小时候,无数次跌倒,总是理所当然的跑向妈妈哭诉撒娇。妈妈也总是那句台词:“不要怕跌倒,跌倒了才会长高。”
那时候我当然不明白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思,小脑袋瓜不断的回想:“跌倒会长高?怎么长高?那么我只要一直跌倒不就可以像爸爸这样高?甚至每次跌倒后(当然不是故意的)都会跑去照镜子看自己有没有长高。之后我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现在的我当然知道跌倒不会有助于长高。但是我也没有去细想妈妈那时说的话,所以一直当妈妈那时是在随口哄我、跟我开玩笑。而现在的我离开家乡在外地求学,在忙碌中我偶尔也会想起以前在家时度过的有趣情景。每次想起这件事时,我会莞尔一笑。
但是最近,我才猛然明白妈妈当时说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。道理很简单罢了,长高=成长。想到这里,我不禁又反思:高我是长了不少,但是我又成长了多少?已经达到我这个年龄(十九岁)该有的成熟吗?
以最基本的性格方面来谈,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理智、细心、积极、有信心、对自己有要求、开朗。理智,我时常认为自己是具备这一点的;但是其实我不过是对没有牵涉到我自身利益所理智而已。所以当别人不管有意或无意触碰到我的痛点时,我比谁都还敏感、激动。一旦发生口角的话,我也不会轻易原谅那个人。另外,我认为细心应该是全面性的。但是其实我的细心只给与我主观喜爱的人:家人的关心有时候我会嫌烦,堪少主动关心回家人、但是我有好感却不理睬我的人我却不断的施以殷勤、去做些形式上、不必要的细心、了解和关心。
大专生的我,功课、学业是很自由的,所以很多人都会投入课外活动之中。但是很明显的我是个“很会拒绝的人”。怎么说呢?平时的我上完课后,都习惯窝在宿舍做自己喜欢的事、不然也偶尔会跟朋友去喝茶。但是一旦别人邀请我参加某社团、某活动,除非是我十分有兴趣并很强的方面,不然我一百巴仙会拒绝人。人家说参加活动、社团能学习到更多、提升自己。但是我却安于现状、逃避要进步自己时所要面对的辛苦,而这又牵涉到对自己的信心不足。记得有某个新进来的学妹,只不过跟我第一次交谈多一点,就已经可以断定的问我怎么对自己那么没有信心?所以,因为没有自信,我一直逃避、久而久之就对自己无所要求。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的我却又贪心的想得到更多。
悲观,其实是我习惯的思考模式。我想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何自己会这样。也许是前面有说到的,当别人触碰到自己的痛处时,自己就会敏感。我会想很多:例如别人为何会这样对我?是不是因为自己不重要、而且好欺负?这种事情发生多了我就会产生一种主观的观念,认为“这件事就是会有这种不好的结果,是不会有改变的!”所以,思想就会狭义、越来越悲观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宣泄。写在这里,至少证明我还能多少看到“自己的模样”......所以未尝不是好事吧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